Monday, September 2, 2024

梦中的山河 - Sacred Valley一日游 (上)

早上6点钟就下楼去吃早饭。房间里有暖气,但是酒店的大堂里还真是凉飕飕的。酒店的早餐就是典型的西式早餐,各种面包点心,加鸡蛋火腿香肠,还有各种水果和果汁。其中鸡蛋要和服务员说好做法,然后厨师在里面做好后端出来。酒店里的食品相对来说要靠谱一些,因此水果要多吃,果汁也可以多喝两杯。总体感觉这里的早餐吃饱没问题,但品种不是很丰富。

吃完早饭两人收拾齐整便去门口等车,很快就来了一辆小轿车。和司机确认是来接我们后赶紧上车,我很纳闷不是说旅游团吗为啥车里就只有我们俩?后来才知道司机只把我们送到武器广场,然后就被分配到一辆中巴车上。我们上去的时候车上已经几乎满员了,只有靠车门的两个单人座以及最后一排座位空着,于是我俩就坐了最后一排。

虽然天还只是蒙蒙亮,但清晨的Cusco已经开始了繁忙的一天。主广场周边的街道上一辆挨一辆的停满了旅游巴士,大部分都是我们乘坐的这种奔驰中巴,满载游人奔赴各个旅游景点。我们今天参加的圣谷一日游要游览5个景点,走马观花是肯定的了。昨天订行程的时候我也想过是不是将这几个地方分成两天,但后来觉得来一趟不容易,还是尽量多去几个地方吧。

网上找来的路线图,标注出今天要去的五个景点


Sacred Valley位于Cusco以北,这是一条从Pisac一直延伸到Ollantaytambo,在Urubamba River的冲刷之下形成的山谷。Urubamba River在印加的Quechua语言中被称为神圣的河流,因此这山谷也被称为圣谷。得益于Urubamba河的冲刷和灌溉,山谷之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早在公元前 800 年左右这里就已经有人定居,先后经历了Qotacalla文明和Killke文明,直到十三世纪初被印加帝国接管。

印加帝国统治时期,圣谷是帝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以出产玉米和谷物闻名。山谷两侧雪山高耸,河流蜿蜒,迤逦风光使这里成为印加帝王和贵族们的休闲胜地,比如Machu Picchu就曾经是印加贵族的度假山庄。此外狭长的山谷还可以作为天然屏障来抵御外敌,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Ollantaytambo的城堡遗址就曾经是抵抗西班牙人侵略的战场。

Sacred Valley中有很多古镇和印加遗址,我们今天参观的第一站Chinchero就是其中之一。早上七点经过一番调剂我们的车终于满员,导游也上了车,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出了Cusco城区。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后就来到了小镇Chinchero。下车之后才发现我们来到的是街边的一个纺织品商店,街道两边都是略显破败的建筑,Guanwei指着街上的三轮车说,这不是国内的老年代步车嘛


进了商店之后发现这里面积还挺大,各种羊驼毛的衣服帽子手套披肩,琳琅满目

随后大家被带到后面的展示大厅。身穿传统印加服饰的妇女开始给大家讲解并演示如何用纺锤纺纱,以及用纯天然的材料给羊毛染色。只不过所有的讲解都是西班牙语,Guanwei和我啥也听不懂,只能看个热闹。其间看她用仙人掌挤出的汁液滴上几滴柠檬汁后就变成了玫红色,很是神奇


既然听不懂就拍拍美照吧

各种羊毛的小摆件好可爱,摸上去去毛绒绒软乎乎的


Chinchero在印加语中名为“彩虹之地”。这里海拔将近3800米,四周高山环绕,在雨季经常会出现彩虹而得名。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Chinchero是这里的主要旅游景点。我们到达之前导游就指出所有的景点要自己买门票,如果只准备去今天参观的这几个地方就买70Sole的Day Pass,如果还想参观Cusco附近的几个遗址就买130Sole的10天通票。我们后天还打算参加Cusco半日游,因此就买了10天的通票。进遗址参观之前导游问谁不懂西班牙语,然后就发现只有我俩以及一个美国小伙子需要英语导游,而那个小哥的女朋友会说西班牙语,因此后来英语讲解就只针对Guanwei和我了。如此一来差不多每到一个景点,我俩就先在附近自由活动,等西班牙语讲解结束了导游再专门给我们用英文讲一遍。

买票之后进入遗址,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宽敞的空场,和半个足球场面积差不多。许多当地人在这里摆摊卖手工艺品,据导游介绍这里是当地人的Happy Place,每个周日更是有规模很大的集市,而且还保留着传统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这个遗址也被称为The palace of Tupac Yupanqui,1480年印加第十代帝王Tupac Yupanqui在这里建造了行宫和神庙。西班牙人入侵之后,印加建筑被毁掉只剩下了残垣断壁的地基,上面则建起了殖民时间风格的教堂。如今站在广场中央环顾四周,高耸的白色建筑就是西班牙人建的教堂,而下面的赭红色城墙才是当初的宫殿遗址,石墙上还整齐的排列着12个梯形的壁龛

入口处的白色拱门,也是以当初的石砌城墙作为地基

高耸的教堂钟楼

教堂的正门,倒是很简单朴素。教堂建于17世纪初期,被称为Church of Our Lady of Montserra,据说里面的祭坛上有巴洛克风格的金箔装饰,还有许多本地艺术家的画作。教堂内部光线昏暗,而且不能拍照,我们进去转了一圈也没看出什么门道


整个遗址占地面积很大,除了宫殿遗址,下层还有大片的空场平台,以及平整的梯田

对面山坡上还在耕种的梯田。秘鲁多山,为了增加耕种面积因此发明了梯田。与遗址中的皇家梯田相比这些民间的梯田在建造规模以及技术复杂程度上都差了好几个档次,有些好像就直接在山坡上耕种

这才是印加农业梯田的经典造型。 在陡峭的山坡上用传统的印加石墙垒砌出一层层平整的土地,每一层梯田都是由沙土石头以及土壤相互分层组成,不但可以减少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作用是形成一个保湿系统,使得农作物在如此高海拔地区可以顺利生长。在安第斯山区最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土豆和玉米,还有Quinoa藜麦,如今非常普及的健康食品。导游让我们猜测印加人有多少品种的土豆,我说200多种,Guanwei说400多,而导游给出的答案是惊人的2000多种,太不可思议了


相比起那些高耸的欧式建筑,我们还是更喜欢这些质朴粗犷的石墙。虽然都是几百年前的古迹,但是侵略与战争对于文化和文明来说都不啻于一场灾难,尤其是像印加这样没有文字记录的文明,一切就只能消失在侵略者的征服之中,只留下这些石头带给后人无限遐想与慨叹

坚固的印加石墙


也许因为是郊外的行宫,这里的石墙石块大小参差不齐,石头的表面也很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打磨,建筑规格比起首都Cusco的宫殿要低一些。即便如此这石块之间也是相互贴合得严丝合缝,坚固异常

经过导游的讲解我们知道整个行宫布局齐整,除了外围的梯田露台和广场,还有各种住房,仓库,庙宇以及石堤和水道。这应该是典型的居住房间,形状呈规整的长方形,墙壁上有石龛,供奉各种祭神用品

石堤和水渠

印加遗址的房间都没有屋顶,经导游介绍才知道他们的房子屋顶是以茅草为主,虽然不是普通的茅草但是也只能用几年就得换新的

离开Chinchero后没开多久车子就拐上了一条土路。也许因为是旱季,山地都是枯黄一片,远处隐约可见高耸的雪山

盘山公路

在土路上一番颠簸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Moray遗址。走到悬崖边上,赫然发现眼前的深坑之中修葺了层层梯田,一层一层的圆形平台从上到下直径由大变小,咋一看像个圆形剧场

由于印加文明没有文字记录,因此这些深坑的成因以及里面圆形梯田的功用至今仍无法确定,各种猜测包括陨石坑,露天矿井,甚至是外星人飞船的降落点

如今最被认可的研究结果表明这里是印加人的农业实验基地。这一理论是由人类学家John Earls提出的,并且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首先这里的土壤样本显示土是从不同地区运来的,其次是每层梯田之间有用来灌溉的水渠,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坑之中巨大的温差创造了微气候,类似于现代温室中所实现的试验环境。整个梯田底部温度最高,与最顶层可以相差5摄氏度,从而使每一层梯田来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相当于层与层之间有着300米海拔高度的气候差。印加人在梯田的不同高度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在这样的人造气候下培育出了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种子


导游讲解的时候还提到了整个遗址当年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之后修建的,中间的土堆状如男性的生殖器,表明了古印加人的生殖崇拜,以及对生育之神的崇高敬意。网上找来的遗址全貌俯瞰图,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讲解完毕留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只有短短20分钟。整个遗址其实是由三个圆形梯田组成,完整的走一圈至少得两个小时。我们就只走到最大的梯田上方的两个观景台上俯瞰一下而已。旱季虽然天气晴朗,但是到处都是枯黄一片,对于田园风光来说实在有点逊色。途中可以看到左手边的梯田坍塌了一大片,据介绍是近年来降雨过多造成的损毁,正在缓慢修复中

高原地区天气温差很大,在Chinchero还穿着棉袄,如今太阳一出来就开始热了。这次出门虽然行装繁复,但我还是把两条漂亮长裙和时尚的草帽塞进了行李箱中。今天带了条红色长裙,下车之前换上也很方便,旅游就得有个旅游的样子嘛

在Chinchero的路边买了个手工小挎包来装相机,特意选了红色,搭配我的红裙

下一站应该是Maras Salt Mines。但是参观盐矿之前导游带我们来到一个商店,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盐,粗盐细盐,白色的粉色的,甚至还有加盐的巧克力。我们只转了一圈什么都没买,车上其他人好像都是满载而归,上车时都提着装满大包小包盐的塑料袋子。

购物结束后继续在盘山公路上行进,很快路边的山谷之中出现了大片白色的梯田。这就是著名的Maras Salt Mines,数千个顺着山势开凿出的方形盐田呈阶梯状铺满整个山坡,在阳光照耀下泛着耀眼的白色光芒,非常壮观

进门之前在公路上俯瞰盐矿所在的整个山谷

盐田的建造时间以及建造者都已经无法确切得知,但是肯定在印加统治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最近的考古发现估计这个盐田是在公元200-900年之间修建起来的,到了印加帝国的时候被扩展了很多,而且无论是在谁的统治之下盐田从未停止运作,古老的晒盐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经导游指点石缝中流出的这股涓涓溪流就是饱含盐分的地下山泉

盐泉水借着山势被纵横交错的水渠引导着注入一个个盐池,然后在阳光与风力作用下盐池中的水分蒸发,盐逐渐结晶形成。导游介绍说水分蒸发后结晶出的盐分为三层,最上面一层为粉色,是Maras Salt中最优质的盐。颗粒细腻,呈淡粉色,而且富含当地溪流中的矿物质,是美食烹饪的佳品。第二层呈白色,也就是商店里最常见的Table Salt。第三层是棕色,用于工业和农业方面,比如肥料。

这山谷之中有将近4500座盐池,每一块盐田都属于Maras and Pichicoto两个社区的家庭所有,每家有不同的数量。如今游人已经不能走到盐田里去拍照了,只能在最顶端的观景台上眺望一下

这景象有点像黄石公园中的Mammoth Hot Springs,只不过蒸发后留下的是盐,而不是钙


每一块盐池大小形状位置各不相同,所含矿物质不同,盐池中的色彩也有着细微差别,从洁白到米黄、从浅褐到棕黄红,如同一块巨大的调色板



景区不大,因此观景平台上游人如织,好不容易等个空档拍了张合影。在这里的活动时间也只有20分钟,反正也不能下去走,到台子上看看风景拍拍照,勉强够用


坐车离开前再看一眼这千年古盐田的全貌

一上午马不停蹄的参观了三处遗址,该去吃中午饭啦!

No comments: